(网经社讯)11月7日消息,私域直播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迎来严厉的合规整肃。10月27日微信第三次发布外链治理公告,直指私域直播中泛滥的虚假宣传、保健品“坑老”等乱象,导致部分平台直播间封禁、商家业务停摆。
据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了解,此次行动是年内监管层层加码的延续,从3月针对“养生直播”的初步治理,到7月扩大打击范围,再到10月覆盖传播路径的全链条清查,标志着私域直播“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风暴之下,行业面临短期阵痛,但长期看,合规化已成为生存底线。未来,私域直播需从依赖信息差的灰色营销转向以用户信任为核心的价值服务,方能在监管与平台的双重驱动下实现良性发展。
以下为原文:
风暴之下,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
10月27日,微信的一纸公告,让火热的私域直播坐上了“过山车”。众多通过外链分享的直播间一夜之间失效,平台服务商紧急通知“停播”,商家们措手不及,业务几近归零。
这并非微信的突然袭击,而是2025年以来,官方第三次系统性治理违规外链。一场针对私域直播“水下世界”的清淤行动,正持续升级。
01 连续出击:微信一年的三次“亮剑”
回顾2025年,微信对违规外链的治理步伐密集而坚定,轨迹清晰:
· 3月7日:发布《针对“养生直播”违规外部链接的治理公告》,剑指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领域的违规信息,打响了年度治理的第一枪。
· 7月28日:发布《针对违规直播外部链接的治理公告》,将打击范围扩大至虚假夸大宣传、“藏品高价变现”、封建迷信、违规售彩等多种违规行为。
· 10月27日:发布《针对违规直播等外部链接的进一步治理公告》,治理力度达到空前级别。此次不仅针对内容,更将矛头指向了传播路径,重点打击通过第三方直播工具与云协作平台分享的违规外链。
从管控“内容”到封堵“路径”,微信的决心显而易见。其背后,是私域直播乱象,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虚假宣传、“黑五类”产品销售等问题引发的海量用户投诉和监管重压。
02 并非“一刀切”:合规者生,违规者亡
此次治理风暴,让整个行业感受到了刺骨寒意。微赞等平台部分域名持续无法访问,一些商家直播业务停摆。然而,多位行业人士指出,微信的目的并非要“一刀切”整个私域直播行业。
1. 打击具有针对性: 此次治理重点波及的是保健品、营养品、药品、假冒伪劣等品类,以及通过伪科学话术、多层分销模式收割老年人的灰色商家。
2. 行业价值依然存在: 私域直播的核心优势在于用户高粘性、高复购率以及深度运营的可能性。“私域直播不等同于大健康直播。”对于教育、知识付费、正规品牌商等而言,私域仍是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的有效工具。
3. 误伤与调整: 尽管有正规商家被“误伤”,但治理行动更像是一次行业“体检”。投诉量大的链接被重点清理,这迫使所有玩家重新审视自身的合规性。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正规运营的为何不用抖音、快手?” 治理清退的是“劣币”,为“良币”腾出更健康的发展空间。
03 未来展望:合规化是唯一出路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长远来看,这场风暴将深刻重塑私域直播的生态格局。
1. 监管只会更严,合规已成生存底线:无论是外链、小程序还是微信小店,资质的审核与合规的门槛都将持续提高。商家必须彻底抛弃侥幸心理,将合规运营作为首要前提。
2. 与微信生态深度融合是趋势: 微信正试图将庞大的“水下交易”纳入可控的生态体系。2024年升级的微信小店和今年力推的微信推客,都是重要的合规抓手。有资源的从业者可尝试将现有资源与“推客”等合规分销模式结合,探索正规化路径。
3. “服务价值”将取代“信息不对称”: 过去部分私域直播靠的是利用信息差和夸大宣传牟取暴利。未来,能够真正为用户提供深度服务、优质产品和信任价值的私域直播,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服务超3亿老年人的巨大市场中,真诚远比套路走得远。
结语:
微信的三次重拳,击碎的是灰色地带的侥幸,敲响的是行业合规的警钟。私域直播这片曾经野蛮生长的“水下世界”,正在被阳光穿透。








































